今年一月起,部分中小险企率先掀起“换帅潮”。中信保诚、中再寿险、前海财险纷纷迎来新任董事长;华泰人寿、国联人寿、鼎和财险等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也“迎新”。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迎来高管变动潮。根据公开信息统计,超50家保险公司年内核心岗位发生人事调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此次高管“调整潮”不仅包括中国太平、中国人保等头部集团,也覆盖一众中小险企。业内人士指出,在行业转型关键期,高管密集“迎新”背后,既有战略升级的主动布局,也折射出部分机构治理的深层次挑战。
险企进入高管调整“密集期”
又有险企新任高管任职资格获批。日前,北京金融监管局批复显示,核准童天喜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无独有偶,高大宏中国铁路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也获监管核准。
今年一月起,部分中小险企率先掀起“换帅潮”。中信保诚、中再寿险、前海财险纷纷迎来新任董事长;华泰人寿、国联人寿、鼎和财险等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也“迎新”。据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超50家险企(保险集团及子公司分别计算)公布了高管人事变动情况。其中15家险企董事长或副董事长变更;31家险企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变更。
其中,中国太平、友邦人寿、东吴财险、中石油专属财险等险企迎来董事长、总经理“双调整”。
以友邦人寿为例,今年3月新任公司董事长的张晓宇长期在友邦保险任职。此前长期任职于平安人寿的余宏则在今年6月出任友邦人寿总经理一职。此次“双调整”恰逢以友邦人寿为代表的“外资系”险企扩展内地市场业务之时。从2024年财报来看,友邦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位列人身险企第三,并一举夺得外资人身险企保险业务收入“冠军”。2024年,友邦人寿保险业务收入达718.37亿元,较2023年的607.61亿元同比增长18.23%。
大型保险集团也迎来密集人事调整。
今年2月,监管部门批复尹兆君中国太平董事长任职资格。3月,监管部门批复李可东公司总经理任职资格。6月,监管部门批复罗朝晖公司副总经理任职资格。至此,中国太平半年内完成从董事长到总经理、副总经理的三重职务调整。
中国太平旗下子公司也同步“迎新”,太平科技临时负责人、太平养老副总经理、太平资管副总经理均迎来新人选。
中国人保也迎来一位新副总裁。今年4月,中国人保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会议通过聘用田耕为公司副总裁的议案。简历信息显示,田耕曾任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行长、浙江省分行行长。
部分高管任职背景获关注
今年6月,中国太保发布公告,俞斌获批太保产险董事长任职资格。此前,陈辉已担任该公司新一任总经理。太保产险完成“将帅”齐换。
这一人事变动恰逢中国太保一季度业绩下滑。财报显示,一季度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937.17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9%;归母净利润96.27亿,同比下滑了18.13%。
具体到太保产险,回顾2024年度业绩,太保产险净利润规模、增速等指标在头部险企中也并不出众。综合来看,2024年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承保利润同比减少14.68亿元,降幅达35.5%。其中,承保综合赔付率70.8%,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承保综合费用率27.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此时接任太保产险董事长的俞斌任职经历颇为丰富。中国太保披露的简历显示,俞斌除出任太保产险董事长外,还担任中国太保副总裁,太保科技董事长,太保产险董事。俞斌曾任太保产险非水险部副总经理、核保核赔部副总经理、市场研发中心总经理、市场部总经理,太保产险市场总监、副总经理,太保在线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太保助理总裁等。
其中,太保科技履职背景被认为是其带领太保产险提质增效的重要经历。在今年7月与蚂蚁集团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俞斌就曾表示,太保产险将聚焦三大战略支点,打造互联网健康险生态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包括以科技赋能为引擎,提升智慧服务体验等。
“科技赋能正成为险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变量。”有保险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行业中“复合型高管”受关注,凸显行业对科技驱动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该分析师认为,对于管理者而言,科技相关履职背景,有助于推动传统保险从产品设计到风控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未来,具备科技运营与生态整合能力的高管,或将在行业竞争中更具战略价值。
频繁变动或反映公司治理难题
在一众“迎新”的险企中,前海财险因人事变动“一波三折”引起市场关注。
今年1月,“平安系老将”霍建梅获批出任前海财险董事长,加之此前李功霓获批出任前海财险总经理,长期缺位的公司高管终于“组队”完成。
然而仅仅不到半年,李功霓于6月辞任公司总经理。7月14日,前海财险公司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公司副总经理李玮玮也悄然退出高管名单。这一系列变动为公司治理再次带来不确定性。
前海财险总经理一职历经“四年三变”。2021年8月,前海财险首任总经理张云飞因个人原因辞职,时任董事长黄炜暂代履行总经理职责,总经理一职在随后两年半内长期处于空缺状态。2022年8月,董事长黄炜因故离职,总经理职责由公司副总经理代行。2024年3月,李功霓获批出任前海财险总经理,但仅仅一年有余,李功霓便因个人原因辞任,董事长霍建梅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前海财险高管密集变动背后,是其经营业绩承压。
财务数据显示,近年来前海财险业务收入呈现波动下滑趋势,2020年至2024年,前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1.31亿元、19.39亿元、14.43亿元、15.64亿元、15.25亿元。净利润为亏损0.72亿元、亏损0.18亿元、盈利0.23亿元、亏损0.89亿元、亏损1.12亿元。2025年一季度,前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为3.23亿元,净利润为-0.19亿元。
此外,前海财险股东也多面临困境,为公司治理带来挑战。由于多个股东陷入司法纠纷,前海财险目前过半股权遭冻结。公司股东之一的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也已登记拟进行司法拍卖,起拍价较估价“打七折”。据了解,此次前海财险股权拍卖与“宝能系”债务纠纷有关。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人事动荡易引发战略断层与风控弱化,而股权冻结、股东债务危机与高管缺位易形成恶性循环,公司治理和人才机制亟待完善,避免治理失序冲击经营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