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口气发布8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双十”老将鲍无可突然辞职。市场对其辞职的原因颇有猜忌,但更多的是担心没有鲍无可加持的景顺长城基金今后该怎样走?
《笔尖网》文/笔尖财经
2025年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顺长城基金”)一口气发布8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双十”老将鲍无可突然辞职。市场对其辞职的原因颇有猜忌,但更多的是担心没有鲍无可加持的景顺长城基金今后该怎样走?
业内人士称,鲍无可的离职,一方面引发公募圈权力结构的讨论,另一方面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困境。
“标杆”倒下
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告显示,因个人原因辞职,百亿基金经理、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鲍无可卸任所有在管产品。鲍无可一口气卸任8只所有在管基金,这也预示着鲍无可大概率很快会离开景顺长城基金。自2009年12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鲍无可在景顺长城工作近16年,担任基金经理也长达10年又326天。
鲍无可的丰富管理经验及较高的管理业绩有目共睹。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鲍无可在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深耕机械、家电等传统行业研究。2009年12月,鲍无可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先后担任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自2014年6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至今有着11年的管理经验。天天基金数据显示,鲍无可最近5年产品表现上最大收益率94.31%,最大回撤仅为11.31%,波动、回撤均优于90%以上的同类产品。同花顺数据显示,近三年、近五年,鲍无可管理的偏股型基金平均回报率分别为43.62%、87.97%,而同期同类基金经理的平均业绩分别为-4.81%、15.66%,在同类中分别排名20/1302、26/930;其任职以来的业绩更是一路领先,任职以来回报率达345.67%,同类经理的平均业绩仅66.95%,在同类排名为2/452。其年化回报达15.05%,更是远远超过同类基金经理的4.15%平均年化回报,成为不可多得的“双十”基金经理(管理基金年限超10年且年化收益超10%),也是景顺长城基金内部培养出的“价值投资标杆”。
鲍无可有着成熟的投资理念,风格稳定,在今年一季报中,他表示,重点布局“技术护城河深厚、盈利确定性高”的标的,通过长期持有穿越周期波动。也正是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在2024年二季度末鲍无可管理的8只基金产品总规模达到271.86亿元。
然而,随着鲍无可辞职,景顺长城基金再不见这根“价值投资标杆”。
冷落与“痛惜”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管理规模超百亿、行业声望日隆,鲍无可却始终被隔绝在景顺长城基金高管序列之外。其既未获得总经理助理的职务,也未能跻身公司副总经理之列。在鲍无可所在的股票投资部,刘彦春2021年便已升任部门总经理,余广也兼任部门总经理与总经理助理。就连“部门执行总监”这一头衔,除杨锐文与鲍无可并肩之外,韩文强、张仲维、董晗等三人亦挂名“部门总监”。实际上,身为公司副总经理的刘彦春,其管理的基金产品近一年、近三年业绩全线飘绿。
基金经理离任与业绩压力、行业竞争、公司内部因素以及个人职业规划都有关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市场对鲍无可离职解读为老将长期遭遇冷落后的果断行动。对景顺长城基金来说,人们对其颇感“痛惜”,进一步增添人们对其人才荒的担忧。面对市场波动,面对其他基金公司或私募可能提供更优厚的条件、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景顺长城基金会不会有更多基金经理离职?
据《笔尖网》观察,《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于5月7日重磅发布,对基金经理的薪酬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对管理产品三年以上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而对于业绩显著超越基准的基金经理,则可合理适度提高薪酬。
来自同花顺iFinD的数据显示,景顺长城基金旗下有近三年业绩数据的基金共有188只,其中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的有93只,占比达到49.47%。其中,近三年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有26只,涉及的基金经理包括刘彦春、孟棋、韩文强、詹成等14名。(如下表)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业内人士称,若连续几个周期业绩不达标,上述基金经理可能面临降薪、降职甚至被动离职。这不得不考验景顺长城基金在激励机制、人才留存等方面的内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