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即将落下帷幕,但这个月的公募基金行业却发生了太多故事,其中新聘经理数43人,离职经理数37人。《笔尖网》发现,知名老将的清仓式卸任成为公募基金的最大的痛,其中招商基金更是有三名老将集中清仓式卸任,在业内十分罕见。
《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4月份即将落下帷幕,但这个月的公募基金行业却发生了太多故事,其中新聘经理数43人,离职经理数37人。《笔尖网》发现,知名老将的清仓式卸任成为公募基金的最大的痛,其中招商基金更是有三名老将集中清仓式卸任,在业内十分罕见。
实际上,招商基金近几年过得很不如意,其权益基金的投资管理遇到瓶颈,并且自身运营业绩也出现持续下滑。
管理业绩弱,基金经理离任,投资者还能保持多大的信任呢?尤其是新基金9日内“换将”,更让刚刚完成认购的投资者感觉绝望。
三老将清仓式离任
富有管理经验的知名基金经理离任,对基金公司来说是很大的损失,看似一个人的离职,实际带走了数以万计追随的投资者。在4月份,招商基金遭遇了三次这样的痛击。
4月1日,招商基金发布公告称,固收老将马龙宣布卸任招商安心收益债券的基金经理一职。此次卸任后,马龙旗下已经没有在管产品。据招商基金发布的公告,马龙因“另有任用”卸任基金经理一职。招商安心收益债券C是马龙在招商基金管理时间最长的产品,自2014年3月至今,其累计管理时间已经超过11年,任职回报达90.83%,年化回报约6.1%,超越同期中债综合全价指数逾50个百分点。自2024年下半年起,马龙便开启密集卸任模式,至2025年4月,马龙在管规模从2024年二季度末的876.18亿元归零。
4月17日,招商基金发布公告称,因个人原因,该公司基金经理苏燕青卸任全部在管9只产品基金经理职务,后续将不转任招商基金其他工作岗位,已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苏燕青于2012年1月加入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曾任ETF专员,协助指数类基金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2017年,苏燕青担任招商基金指数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最高达130.42亿元。苏燕青在任期间共管理过48只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管理总规模约为35.0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9只基金中,有两只基金成立时间不足两月。其中,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ETF成立于2025年2月26日,也是苏燕青本次卸任前管理规模最高的产品;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则成立于2025年4月8日,也就是说,苏燕青管理这只基金仅9天。这也让刚刚完成申购的投资者备感无奈。
4月23日,招商基金再度公告,指数增强策略方向的基金经理王岩,以个人原因一口气卸掉了20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且离任后未转岗,公司已办理注销手续。其管理的基金中,在其任期内有8只实现正收益,其管理的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任期内的308天实现43.40%的回报率。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是招商沪深300指数增强A、招商沪深300指数增强C,在其任职的4年又29天,但回报率分别为-12.23%、-13.65%。
三名老将清仓式卸任,对招商基金来说是很大损失。
权益基金三年亏550亿
《笔尖网》观察到,招商基金的权益投资管理近几年明显滑坡。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招商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多达167只,管理规模高达527.11亿元,远远超过业内平均每家公司188.43亿元的水平。但其近期的管理业绩明显下滑,近六月、近一年招商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51%、4.17%,而同期同类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分别为-0.84%、5.74%。也就是说,招商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在涨时滞涨,在跌时却深跌。
招商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收益率变化图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与此同时,招商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规模出现明显萎缩。2021年12月末,招商基金管理的混合型基金规模合计1336.77亿元,时至2025年3月末,这一规模仅527.11亿元,三年零一个季度,规模锐减60.57%。
招商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规模变化图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统计数据还显示,2022-2024年,招商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利润总额分别为-287.70亿元、-241.98亿元、-23.39亿元,合计利润总额为-553亿元,期间招商基金收取管理费用约70亿元。
从亏损面来看,据同花顺iFinD最新统计,截至2025年4月29日,招商基金旗下有业绩记录的股票型产品权益类产品合计334只(A、C类分开统计),其中自成立以来亏损的产品127只,占比接近四成。其中有20只权益类产品自成立以来净值“腰斩”,亏损幅度超过50%。股票型基金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C,更是以-68.35%的回报率垫底。
招商基金旗下偏股基金年度收益率对比表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笔尖网》还注意到,在公募业绩纷纷回暖的2024年,招商基金自身运营意外“下滑”。其参股股东招商银行披露的财报显示,2024年招商基金净利润出现了下滑,由2023年的17.53亿元降至16.5亿元,同比减少5.87%。实际上,招商基金净利润已经持续下降,2022年至202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18.13亿元、17.53亿元、16.50亿元,净利润已经连续第二年下滑。
综上,三老将集中清仓式卸任,权益基金业绩下滑以及自身运营的滑坡,已经为招商基金的发展发出警示信号,可谓是亏了业绩,丢了规模,走了基金经理,失了投资者信任。在未来的发展中,这家老牌基金公司如何调整投资策略、优化内部管理、应对市场变化,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