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 保险 > 正文

分红险升温 人身险公司加速转型

2025-11-11 15:31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朱艳霞

分享至

随着监管部门及险企对分红险知识的普及教育,人们对分红险的原理、分红实现率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分红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度也都有所增强。

在利率持续下行、经济周期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分红险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行业全面转向分红险已成发展共识。随着上市险企三季报陆续披露,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分红险产品在上市险企新单保费中的占比显著提升,成为人身险公司业务转型的核心方向。

“今年9月人身险预定利率切换后,公司业务重心全面转向分红险,分红险销售占比大幅提升。”近日,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总精算师孙汉杰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分红险经营本质是一场“马拉松”

华泰证券近日发布研报称,今年分红险的销售情况好于早前预期,有望在明年推动保险公司负债端保持有韧性的增长。个险渠道有望重回新单保费正增长,银保渠道高增长势头或将持续。

孙汉杰指出,长期看,经济周期、市场利率、投资市场等均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而当前阶段,推动浮动收益的分红产品更加契合行业发展。

这一趋势亦与国际经验相呼应。美国、日本、英国等保险市场在利率下行期均加强了各类利率敏感型保险产品的推动,扩大分红、投连等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占比来降低利率风险。

“与普通型产品不同,分红险账户在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都有独立特性,对资负匹配的管理要求更高。”孙汉杰称,一方面,在产生盈余的前提下,分红险需要每年分配红利给客户,力争满足客户的分红预期,对投资收益通常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分红险产品通常保障期限较长,需要公司长期保持稳健经营,才能为客户提供稳定持续的收益及保障。

孙汉杰强调,分红险的经营本质是一场“马拉松”,需关注长期收益,保持定力。

在他看来,除了卓越的长期投资能力,要确保分红险能够持续、稳定地兑现红利,至少还需要以下核心能力作为坚实保障:一是先进的产品开发能力,从定价源头控制利率风险;二是科学的分红政策制定能力,综合评估账户盈余、投资预期与市场竞争力,确保红利水平合理稳定;三是全流程风险管理能力,将风控嵌入产品设计、承保、投资等各环节;四是创新的资产负债联动机制。据其介绍,平安人寿已成立资产负债联动项目组,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完善资负模型、强化预警机制,全面提升长期稳健经营能力。

业务重心转向分红险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分红险产品主要以分红型终身寿险、分红型年金险、分红型两全险为主,各人身险公司产品的保险责任趋同,主要提供长期财富增值和年金领取功能。

如何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在平安人寿产品策略及研发团队总经理杨旸看来,分红险的核心差异是各公司的分红账户投资策略、投资能力、分红水平,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养老、医疗等增值服务价值。

为此,平安人寿推出了以“分红时代、平安添彩”为主题的系列分红险推动举措。杨旸介绍,在产品端,不断丰富分红型终身寿险、分红型年金险产品,增加双被保险人等特色责任设计,同时采用资负联动模式提升分红险产品竞争力;在队伍端,公司围绕分红产品、分红基础知识及理念对代理人进行持续训练,助力队伍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在客户端,加强了对分红险的市场普及宣传,解读分红相关的科普知识,帮助客户正确认知分红险。

“在行业转分红趋势下,2026年一季度期间我们将持续聚焦分红险业务。”孙汉杰进一步表示,产品方面,构建全新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体系;服务方面,在平安集团的医疗养老生态圈赋能下,公司打造了以“医健+养老”为核心的服务体系,赋能分红险主力产品销售,满足客户差异化的“产品+服务”需求。具体在投资方面,平安人寿建立了“战术仓、情景仓、战略仓”的组合管理框架,兼顾短、中、长期的投资目标,以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提升分红账户的分红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孙汉杰认为,当前,分红险市场生态正经历结构性重塑,监管部门通过“扶优限劣”引导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利好经营稳健、投资能力较好的公司。

不能只看演示利率高低来判断产品好坏

随着监管部门及险企对分红险知识的普及教育,人们对分红险的原理、分红实现率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分红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度也都有所增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消费者仍存在“高演示=高收益”的认知误区。杨旸提示:“分红产品的演示利率是产品未来收益的预期假设,实际结算利率才是拿到手的收益,因此不能只看演示高低来判断产品好坏。”

根据《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孙汉杰表示,红利实现率能够体现分红实际结算水平与演示收益之间的关系,客户可从演示情况、红利实现率、实际结算水平等方面综合考量选择产品。

此外,分红产品的分红水平是不固定的,根据保险公司分红账户的实际经营表现,每年都可能波动,宏观经济与利率环境、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与经营情况、分红实现率披露要求、分红特储情况等均可能影响分红水平。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分红产品种类丰富,主要产品类型涵盖年金险、终身寿险、两全险,相应产品的交期、起保点等也各有差异。

杨旸建议消费者从三方面做好评估:一要“定需求”——明确自身是否适合长期持有(通常需10年以上),理解保证利益与非保证红利的区别;二要“选产品”——根据保障需求选择终身寿险、年金险或两全险等类型,并关注特色责任与服务权益;三要“选公司”——重点考察险企的投资能力、历史分红表现、偿付能力充足率及品牌信誉,避免被短期高演示误导。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