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及滴滴。
10月11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获得D轮融资,融资总额20亿元。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及滴滴。滴滴方面称,资金将用于加大AI研发投入、推动L4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滴滴联合创始人、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表示,L4自动驾驶技术是下个十年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之一,将大幅提升出行安全、效率与体验。滴滴自动驾驶在AI、量产及运营三个关键领域上已有近十年的积累,在积极探索新型就业空间的同时,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发展。
界面新闻了解到,今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在北京和广州开启了全场景、全无人测试。滴滴自动驾驶和广汽埃安联合开发的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计划于2025年底交付,之后在北京、广州等地开展示范应用。
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已久,早在2016年就组建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目标是开发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2019年8月,滴滴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研发、产品应用及业务拓展。
滴滴自动驾驶的首轮融资于2020年完成,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金额超5亿美元(约合35.68亿元人民币)。2021年,其又完成3亿美元(约合21.4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CPE、Paulson等。2023年获得1.49亿美元(约合10.63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是广汽资本和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
去年10月,该团队完成C轮2.98亿美元(约合21.26亿元人民币)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加上最新获得的20亿元融资,滴滴自动驾驶已披露的五轮融资额总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的研发重点聚焦于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实现更广泛场景的应用。其提出“混合派单”模式,乘客在滴滴App发单时,可选择自动驾驶服务,平台依据起终点是否在运营区域智能派单。同时,推出了24小时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以提升运营效率。
但在自动驾驶领域,众多科技企业、车企纷纷布局,意味着滴滴需要应对颇为激烈的竞争。此外,要实现完全可靠的L4乃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仍需攻克复杂场景应对、极端情况处理等难题。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制定的分级体系,自动驾驶分为0级到5级,其中L4级属于高度自动化,指的是特定场景下,系统可完全自主完成所有驾驶任务,无需人类干预。
考虑到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各地标准存在差异,在商业落地进程中,滴滴如何平衡高昂研发成本与市场盈利,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