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关税长期化明确,否则苹果大规模回迁生产线的可能性不高。
美银指出,尽管美国具备iPhone最终组装的劳动力基础,但苹果与数百家供应商的紧密协作,大部分零部件仍需全球采买,完全转移生产线回美需要耗时很多年。即便只迁回最终组装,成本也因美国高昂劳动力成本而上涨25%,若叠加对等关税,成本或暴涨91%。除非关税长期化明确,否则苹果大规模回迁生产线的可能性不高。
苹果是否可能将iPhone转回美国本土生产?
4月9日,美银证券发布最新研报指出,尽管从技术角度来看,美国具备足够劳动力完成iPhone的最终组装,但全面转移产线回美的现实操作难度极高,且成本代价巨大。美银估算,仅将iPhone的最终组装环节转移至美国,成本就将上升25%,若叠加对等关税,总成本或飙升91%,严重挤压苹果利润空间。
因此,分析师明确表示,除非新关税长期存在且不可逆转,否则苹果不太可能大规模将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
转产美国为何如此艰难?
一方面,苹果全球供应链高度复杂,大部分零部件的子组件仍需在其他地方生产、组装,然后进口到美国。完全转移iPhone供应链到美国是极其困难,即便可行,也可能需要很多年。
这种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是过去几十年苹果精心构建的结果,包含了数百家供应商的紧密协作。
另一方面,若仅将iPhone的最终组装环节搬至美国,不考虑关税,iPhone成本会因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增加25%。如果还叠加对等关税政策,对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零部件征收关税,以iPhone 16 Pro Max为例,整机成本可能暴涨至91%,从目前的649美元攀升至1242美元,严重侵蚀苹果的利润空间。
所以,苹果若考虑将生产线移至美国,需获得全球零部件和子组件的关税豁免才有可能实现。分析师写道:
“除非明确新关税将长期存在,否则苹果不太可能大规模转移生产线到美国。”
美银指出,面对潜在成本风险,苹果并非没有应对方案,例如可以向供应链施压降低成本,或者提高产品价格,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苹果还可以调整产品发布节奏,可能改为两年一更,减轻对产业链的冲击。短期内,苹果还可以加快推进自动化进程,用机器人(16.180. 0.00. 0.00%)取代部分人工组装流程。
不过,美银仍维持苹果“买入”评级与目标价250美元不变,背后原因有几大核心原因。
首先,AI有望驱动新一轮换机潮,美银预计苹果将在2025与2026财年迎来一波iPhone升级周期。其次,服务板块持续扩张,App Store和广告业务表现稳健,为公司提供稳定的高毛利收入来源。
第三,苹果自研芯片战略持续推进,不仅强化产品差异化优势,也显著提升了整体利润率。第四,公司拥有强劲的自由现金流,并持续推进资本回购与分红计划,有助于增强股东回报。
最后,随着AI能力的增强,苹果在机构投资者中的吸引力也在提升。未来若能在设备端推出AI功能,有望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成为股价的重要催化剂。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近期,曾冲刺创业板IPO折戟的精实测控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精实测控的营业收入虽逐年增长,但其期内溢利存在较大波动。2025年上半年,精实测控的收入同比下滑29.93%,期内溢利同比由盈转亏。 作者:笔尖网 链接:https://xueqiu.com/9292290208/357918668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兆芯集成IPO:业绩连年亏损 毛利率持续下滑
3只基金被无情抛售 同泰基金王秀陈宗超很无奈
乐舒适IPO:去年底“大手笔”现金分红 业绩增速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