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 正文

竞争对手转型、多多买菜爆单 社区团购还有未来吗

2025-07-03 10:39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何倩

分享至

美团调整社区团购业务一周后,多多买菜的订单量迎来暴涨。7月2日,据北京商报记者多方了解,多多买菜部分大仓和末端订单飙升,仓库正开出上万元薪资急招分拣员和司机。与此同时,团长和供应商也在适应行业余震。

  美团调整社区团购业务一周后,多多买菜的订单量迎来暴涨。7月2日,据北京商报记者多方了解,多多买菜部分大仓和末端订单飙升,仓库正开出上万元薪资急招分拣员和司机。与此同时,团长和供应商也在适应行业余震。

  曾经的“百团大战”如今只剩拼多多一家巨头,而美团选择与京东、淘天扎堆较劲即时零售半小时达。社区团购的预售自提模式还能走多远?

  

  订单量猛增

  当竞争对手改变了策略,多多买菜最终熬成社区团购赛道里仅剩的头号玩家,不少用户开始转移到多多买菜平台下单。王国庆(化名)在四川省阿坝州一个小县城做了四年团长,他经营着两个上百人的微信群。“平日多多买菜的订单量都小于50单/天,最近几天订单量增长超过100单/天了。”

  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多多买菜的大仓也出现了爆仓的情形。一位管理多多买菜仓库的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大仓正在招聘码货缠膜工人、分拣员和暑期工。据他讲述,平时大仓一个分拣员每天会分拣2000—3000件左右,但由于仓内订单太多,当前分拣员的分拣量能达到5000—6000件/天,月薪为8000—1万元。为了确保尽快将货发至网格仓,员工得从下午4点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点。

  这些订单压力同样传导至网格仓。在广西,一家多多买菜的网格仓近日急招分拣员和自带车辆的司机。招聘信息上要求,分拣员需要将果蔬、百货等货物分拣到指定区域,而司机则是把货物依次配送到每个团长的站点。这些岗位的薪资在1800—8000元不等。

  每天,王国庆的任务就是将网格仓送来的货物整理分拣,再通知邻居们来门店取货。“我的门店是做建材生意的,为了做团购我开通了冷冻冷藏服务。”据他回忆,在2021—2025年时,美团优选团长的佣金比较稳定,在15%—16%,平台还会推出一些激励活动的奖金。在节假日,美团优选的订单能增长到200件/天。而多多买菜的佣金在10%左右。“我每月的佣金收入大致在2000—3000元。”

  数年来,像王国庆这样的团长们活跃在多个社交团购平台,他们已然构成了一张帮助电商巨头持续拉新、下沉的人际生意网络。团长手里的社群资源,是重要的数字资产。近日,美团优选业务调整后,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些多多买菜招募团长的宣传海报,以“团长涨佣50%”“加倍补贴”吸引用户。也有网友发现,多多买菜部分区域一些商品价格有所上涨。

  重新适应规则

  资源始终在流动。当企业们在同一个赛道中竞争,用户、团长、供应商也会跟随着平台的走势此消彼长。在王国庆经营的门店附近,其实并不缺生鲜店铺。邻居们愿意照顾他的生意,既是因为线上消费比较方便,还源于王国庆的服务比较好。

  而团长和商家选择一个平台做生意,看的也是回报的持续性增长。如果同时做多个团购平台,还能将收益放大化。在王国庆眼中,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在区域布局上较为相似,但两者也有一定的差异化:美团优选商品种类比较齐全,大品牌商品多,更吸引年轻人;多多买菜多白牌商品,价格比较便宜,中老年客群更多。

  王国庆表示,自己还在等待平台的后续通知,除了多多买菜,他之后可能会考虑注册其他电商平台的自提点。

  和王国庆一样,唐宁(化名)也在摸索下一步该怎么走。唐宁是一家供应猪肉和鸡肉的供应商负责人,由于平台业务变化,他有约1吨的鲜货滞销在仓库里。“很多即时零售平台主要做一二线城市,但我们主要触达三四线城市的客群。”唐宁说,目前他正在想办法和多多买菜沟通能否做鲜品,与此同时,他已经把滞留的鲜货做成了冻品,“多多买菜主打低价,冻品比较多”。

  尽管唐宁采取了有效策略及时止损,但他也得适应平台的差异化经营要求。“除去员工成本、包装费用以及平台各类费用,商家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得很低。”唐宁说道。

  “多多买菜就是一个走量的平台,采取薄利多销策略。”一位多多买菜第三方运营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这要求厂商有较强的货品能力,能配合平台做秒杀活动冲销量、打低价。

  自提VS到家

  从过去的百团大战,到如今熬得仅剩拼多多一家巨头,社区团购战火虽然稍显停息,但即时零售大战又吹响了号角。近场电商的到家与预售自提模式再次交锋。

  以美团为例,据了解,美团已将美团优选业务收缩至广东、广西、湖南和浙江,但其并未放弃下沉市场。2024年12月,据亿邦动力报道,针对下沉市场,美团闪电仓以加盟的形式开始招商,开仓品类包含便利店仓、美妆仓、宠物仓、食材仓(菜大全)和水果仓等。当前,美团闪电仓数量已超过3万个,到2027年,美团闪电仓将超过10万个。

  这也意味着美团将以更轻的模式切入下沉市场,闪电仓模式主打毛利较高的预包装快消品和日百品类,并叠加最快30分钟送达的配送能力,在时效上抢位社区团购的自提模式。同时,美团加速推进小象超市在一二线城市的覆盖度。

  多多买菜也在还击。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多多买菜正在尝试扩大一线城市送货上门范围。除了上海,北京部分区域的多多买菜自提点能提供次日送货上门的服务,用户需要支付10元的配送费。此前,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多多买菜正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试验自建商品仓库,最快将于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配送上优先考虑与闪送、顺丰同城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对于该消息的真实性,拼多多相关负责人未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

  显而易见,电商巨头均在尝试如何更好地组合预售自提、到家两类模式的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一位资深生鲜零售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此前盒马等企业试水自提业务失败等案例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的消费品预售自提习惯一直没有培养起来,“说明到家和自提两类模式需要适应不同城市消费者的习惯和特点”。

  例如在时间灵活性和购物体验上,即时零售能配送到家,对于工作繁忙、不便出门或希望节省时间的消费者来说更为便捷,适合购买重物以及新鲜度较高的商品。像京东七鲜、叮咚买菜、小象超市、盒马等半小时达服务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十分普遍。而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消费者生活节奏较慢,对价格更为敏感,多多买菜这类团购自提模式更有市场。

  从企业经营层面考虑,到家模式要付出比自提更高的配送成本,且要求企业对库存有更精准的把控。而自提模式下,消费者会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取货,商家可更高效地管理库存,降低库存积压风险。

  不过,看似京东、美团、拼多多以到家或自提模式切入近场电商,抢的仍然是同一个零售盘子。特别是当各家的即时零售品类范围逐步拓宽至3C数码、美妆个护、潮玩运动等传统电商平台的优势类目时,巨头之间的磕碰在所难免。

  “社区团购的巨头之战已经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模式死掉了。”上述零售资深人士认为,主打熟人生意的私域流量模型依然有它生存的市场,就看企业如何做好成本、服务和效率的平衡。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