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笔尖财经 > 正文

王辉“降职”转岗!鑫元基金拿“元老”开刀意欲何为?

2025-09-08 09:46来源: 笔尖网        作者:笔尖财经

分享至

8月30日,鑫元基金的一则高管变动公告引发行业关注。任职超11年的副总经理、元老级人物王辉,公司以“工作安排”为由,于8月25日离任并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并从高管序列退出。

  《笔尖网》文/笔尖财经

  8月30日,鑫元基金的一则高管变动公告引发行业关注。任职超11年的副总经理、元老级人物王辉,公司以“工作安排”为由,于8月25日离任并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并从高管序列退出。从统筹重要业务的核心管理层,降至偏向执行层面的专员岗位,从这一职位调整在业内颇为罕见。

  鑫元基金拿“元老”开刀进行“降职”转岗,背后有着怎样的纠葛?又将为这家公司带来什么舆情影响?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唐代杜甫创作于公元759年的《佳人》里有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此句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然而,1266年后的今天,却让鑫元基金的一位元老感同身受!

  王辉,何许人也?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8月鑫元基金成立之初,王辉即加入公司,历任首席市场官、总经理助理,2016年4月升任副总经理,分管销售营销部门,至今已担任副总超过9年。加入鑫元基金前,王辉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市分行、南京证券、世纪证券等机构任职。

  实际上,王辉无南京银行背景,其转任高级专员被视为股东方对管理层的"清洗"。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鑫元基金高管团队中南京银行背景人员风生水起。董事长龙艺、总经理于景亮以及新晋升的两位副总经理张鹏飞、杨晓宇均来自南京银行。其中,龙艺于2022年9月从南京银行同业部总经理岗位接任董事长;于景亮于2024年11月从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岗位出任总经理。在鑫元基金11名董事、监事、高管中,有4位具有南京银行背景。

  牺牲“元老”换来什么

  市场关注的是,鑫元基金的这次牺牲“元老”,到底能换来什么?

  作为鑫元基金的“开国元老”,王辉伴随公司从成立走向规模突破2000亿元。短时间内两位新副总到位、一位“元老级”副总退出,高管团队的稳定性存疑,而新团队能否承接公司此前的战略规划,尤其是在主动权益、多元化布局等领域实现突破,尚未有明确信号。

  《笔尖网》注意到,除了管理层的不稳定外,鑫元基金的发展还面临多个短板,最严重的是权益类产品的规模占比极低,且业绩低迷。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5日,鑫元基金管理规模达2135.58亿元,同比倍增。该基金公司自2021年以来,一路实现了规模扩张。不过,在基金行业不再以规模论英雄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改革阶段,鑫元基金规模扩容被视为逆光而行。

  实际上,鑫元基金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业务结构过度依赖固收类产品。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债券和货币类基金规模分别为1368.1亿元、716.89亿元,合计占总规模的98%。相比之下,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规模仅30.47亿元,占比不足1.5%。

  从业绩上看,截至2025年9月5日,鑫元基金旗下共有44只混合型基金,近三年平均收益率为-11.58%,同期可比基金的平均业绩为7.44%,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1.08%。逆势跑输同侪成为鑫元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经理的心中刺。而股票型基金仅有2只,近6月平均回报率为8.78%,远远跑输同期同类基金21.23%的平均业绩;旗下股票型基金规模更是从2021年底的2.01亿元,降至今年6月底的0.10亿元,规模缩减了95%,且基本失去了股票型基金的阵地。

  《笔尖网》注意到,目前,鑫元基金在发基金6只,固收类仍占大头,有2只为债券型,另有2只为偏债混合型,而偏股混合基金仅2只。值得注意的是,9月5日至9月18日认购的鑫元产业机遇混合A,认购费率最高为1.20%,而在该基金启动发行当日,中国证监会就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将混合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5%。鑫元基金将新基认购费率设置在顶点1.20%,这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