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笔尖财经 > 正文

王登峰转任贝莱德基金 外资公募加快推动本土化平台建设

2025-08-20 15:25来源: 笔尖网        作者:笔尖财经

分享至

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进军中国公募市场五年,其“本土化平台”建设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期,王登峰加盟贝莱德基金,担任首席投资官,这一人事变动被视作贝莱德加速本土化战略的关键落子。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独特的市场生态中,这位“老将”能否带领贝莱德破局,仍待市场验证。

  《笔尖网》文/笔尖财经

  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进军中国公募市场五年,其“本土化平台”建设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期,王登峰加盟贝莱德基金,担任首席投资官,这一人事变动被视作贝莱德加速本土化战略的关键落子。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独特的市场生态中,这位“老将”能否带领贝莱德破局,仍待市场验证。

  媒体报道显示,王登峰在天弘基金任职期间,曾管理超万亿规模的货币基金,其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本土市场洞察力,正是贝莱德所亟需的“基因补充”。他的加入,不仅填补了贝莱德投研团队的高管空缺,更释放出明确信号:外资机构正从“全球经验输出”转向“本土人才主导”。

  然而,挑战亦不容忽视。中国资管市场的规则逻辑、投资者偏好与海外差异显著,王登峰需在贝莱德的全球化框架下,重新平衡风险收益模型,这既考验其适应能力,也检验贝莱德的赋权诚意。

  相关领域人士指出,贝莱德中国公募业务起步至今,规模增长较为缓慢,这暴露出外资机构在A股选股、择时上的适应性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对中国政策与产业周期理解有限,二是对散户主导的市场情绪把握不足。

  为此,贝莱德近年动作频频:设立上海投研中心、引入本土基金经理、发行符合国内需求的固收类产品。王登峰的任命,可视为这一战略的深化——通过“老将”的经验,缩短试错周期。

  真正的本土化不仅是“用人本地化”,更是策略、产品与服务的系统性重构。贝莱德需借助王登峰的桥梁作用,实现三大突破:1. 投研融合:将全球宏观视野与中国微观数据结合,例如在新能源、消费等领域建立差异化模型;渠道下沉:与银行、券商等本土渠道深度绑定,破解“重机构、轻零售”的短板;文化适配:淡化“华尔街精英”标签,以更接地气的投教内容赢得散户信任。

  面对中资公募的护城河、理财子公司的挤压,贝莱德需以更灵活的机制和更坚定的资源投入,证明其“中国承诺”并非昙花一现。这场“中西合璧”的实验能否成功,或许将定义下一个十年的外资资管格局。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